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今年以来,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大力开展“非遗在社区”活动,全年共组织150余节非遗体验课免费送到社区。华丽多彩的汉绣、巧夺天工的武汉剪纸、奔放大胆的传统手工拼布、栩栩如生的武汉面塑......一节节别具特色的非遗课堂,给居民生活增添不少乐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多彩课堂 》
家门口学习各种绝活
“我从小就喜欢穿针引线,现在通过社区的汉绣课不仅学到了技艺,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绣友!”一名汉绣学员高兴地说。课上有传承人的耐心指导,课后有学员们相互交流,这样动手又动脑的刺绣体验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乐趣。经过多年教学积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在社区扎根,多名汉绣代表性传承人在社区长期开设汉绣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汉绣爱好者。
汉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凤燕在万松街王家墩社区指导学员汉绣针法
汉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子怡在常青街扬子社区指导学员汉绣针法
社区非遗课堂暑期班开设的洪门青龙拳课程,带着大家强身健体,受到居民们的一致好评。花楼水塔街华中社区里还建起了洪门青龙拳少儿队,学员以童梦幼儿园的孩子为主,现在有中班、大班共47名队员。在社区内,经常能听到洪门青龙拳传承人胡炳林中气十足的口令,看到小朋友们认真练拳的身影。
10月,洪门青龙拳武术代表队在第七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赛上收获双人及个人项目三金六银三铜共计十二枚奖牌的成绩。团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武德风尚奖 ”。
家里的碎布头怎么变废为宝,来传统手工拼布课堂学一招。通过演示指导,学员们穿针引线,将普通的碎布头做成精致的小布包。明明是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操作,不同人通过细微的变换,却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也是传统手工拼布的迷人之处。
社区学员传统手工拼布课堂作品
传统手工拼布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向丹与汉兴街江汉里社区学员合影
在诗情画意里感受中式美学意趣,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在汉派插花代表性传承人孙慈莲的带领下,学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形态各异的鲜花与枝蔓组合起来,修修剪剪、摆摆弄弄,尽情享受着插花创作的乐趣。
汉派插花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孙慈莲与汉兴街道民航里社区学员合影
民意街舞台社区学员正在创作插花
《共度佳节》
让节日生动起来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北湖街横堤社区手工爱好者们穿上传统民族服饰围坐一堂,在棉絮画技艺项目传承人吕冰的指导下,把棉絮作为原料,铺、抽、拉、扭、扯、撕、捻,小小的棉絮逐渐变成有立体感的画作。学员们表示:“小小的棉花竟然能够成为手中的艺术品,非常神奇!”
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居民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一起体验布艺堆绣、武汉剪纸、武汉面塑。春节剪窗花,端午绣香囊,中秋捏嫦娥...居民们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领略非遗独特魅力。“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非遗作品,中秋节捏嫦娥奔月,既体验了传统技艺,放在家里又好看,现在非遗真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了。”居民王女士开心地说。
“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时,居民们在布艺堆绣等社区非遗课堂上制作红旗,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一面面旗帜中,歌颂祖国、感怀英烈。
常青街扬子社区学员展示国庆主题布艺堆绣作品——五星红旗
下一步,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将持续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充分发挥非遗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从而达到传承与保护的目的!明年的“非遗在社区”又会带给我们哪些快乐和收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出品|江汉区社区宣传教育学院
来源|江汉文化
编辑|小鱼
编审|小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